当我们聊精酿啤酒,有一个国家绕不开,那就是:美国。
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它没有特别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承,但是它对全球文化多个方面都有着不小的影响,就啤酒产业而言,至少有两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与美国有关:一是现代工业拉格啤酒爆炸式增长走向全球,二是掀起精酿啤酒的风潮。
【资料图】
如果大家深入了解一下这两个重要节点的信息,你会它们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欧洲移民们建立的美国,文化、产业等方面深受欧洲影响;啤酒酿造自然也不例外,但是这种情况直到20世纪前半叶,开始出现微妙的变化。
第一次世界大战、经济大萧条、禁酒令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下,美国啤酒产业在20世界初期可谓命途多舛;1933年时,禁酒令解除,美国啤酒产业正缓缓燃起火苗,紧接着就迎来了二战的“一盆冷水”:原本耕种面积在美国不算多的大麦,成为战争物资之一。
酿酒商只得转头寻找廉价的大麦替代原料。玉米,这种原产美洲的谷物便被利用起来;至此,美国工业啤酒与廉价谷物一拍即合,并趁着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啤酒产业被严重影响的契机,乘着现代化的车轮迅速占领全球市场。
逐利而往,这是商人的一大特性,工业啤酒只不过是其中一种工具。此时的“工业啤酒”已经和啤酒本质的面貌有些不同了,主要体现在:风味寡淡、单一,缺乏变化。这也成为后来精酿啤酒运动的诱因之一。
精酿啤酒运动的思潮起源于欧洲,但是它在欧洲一开始可以说有点不温不火;这种思想传到美国以后,却发展得如火如荼,尤其1978年吉米·卡特总统签署1337号法案以后,美国家酿、自酿啤酒结束了差不多半个世纪的“地下活动”,迅猛发展起来。
精酿啤酒运动在欧洲和美国有如此大的差异,不少研究者把主要原因归结为另一种思想的影响:嬉皮士。
二战结束后,美国人口出生率迎来一波高峰,这代人从战后和平安逸的环境中成长起来,享受着空前繁荣的经济和生活环境中,犹如在梦境中,而这一切都被越战击碎了;美国六十至七十年代这代人被称为垮掉的一代,也是“嬉皮士”的主要人群。
这代人崇尚自由,喜欢寻求新的刺激,反对一切世俗陈规和垄断资本;他们在越战期间大规模举行反战游行,遭到政府的镇压,于是他们中有一部分隐遁到农村去,尝试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回归耕种和自己酿酒。
恰好这一时期,嬉皮士们受欧洲精酿啤酒运动的影响,一方面尝试酿造历史上出现过的啤酒,另一方面不断创新风味酿造新的啤酒;这便催生了种类丰富的自酿、私酿啤酒,成为美国精酿啤酒是前身。
精酿啤酒和嬉皮士,因为“自由”、“无拘无束”的特性成为“灵魂伴侣”,而互相成就;此后虽然嬉皮士逐渐消失,但是精酿啤酒却传播开来,而且风潮越刮越烈。
那么,在这股风潮下,催生了哪些值得关注的精酿啤酒风味呢?我们下一篇挑几种来看看吧。
Copyright 2015-2022 北方质量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50 联系邮箱: 55 16 53 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