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新闻记者 董欢)临近清明,社交平台上出现了不少对逝去先人表示悼念的帖子。各种关于清明习俗的话题也在网上被不断刷屏和转发,相关于殡葬的方式话题引起不少网友围观、热议。
新型殡葬方式冲上热搜
3月27日,视频“广州报名骨灰撒海的市民逐年增多”冲上哔哩哔哩视频热搜榜;4月3日晚,“成都31名逝者集体花葬”的话题高挂抖音社会榜第三;在微博搜索“海葬”,也有诸如“沈阳市清明节主题海葬仪式举行”等相关话题弹出。
(资料图片)
有网友表示“如果那天来临,我还是想安睡在父母身边”;也有人坚持认为“传统的棺葬方式最好”;有人认为“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生于自然,死后回归自然也很好”。更有甚者“脑洞大开”,想要“把骨灰放烟花里放了”,还有人想将骨灰撒入太空。
尽管每个人的观点想法不同,但是可以知道的是,除了土葬等传统殡葬方式外,越来越多新型殡葬方式正在逐渐进入大众视野。
相关部门提倡“绿色”殡葬
早在2012年,民政部《关于做好2012年清明节工作的通知》中就提出“各地民政部门要以‘惠民、绿色、人文’为主题”,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可以安全、有序、文明地进行祭扫活动等要求;2023年3月27日,海南省民政厅表示,今年将进一步扩大骨灰海葬活动范围,推动三亚市积极开展骨灰海葬活动,组建海口、三亚南北两极海葬活动的覆盖圈,辐射周边区域,引导和带动更多逝者家属主动参与到海葬活动中来,普及节地生态安葬模式,推动殡葬改革朝着绿色环保的方向迈进。
海口海葬服务体系逐渐完善
4月4日下午,记者致电了海口市殡仪馆了解海葬服务的具体事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明天就是今年第一批海葬报名的最后一天,会在6日公布名单,如果有需要尽快报名。”
工作人员表示,现在想要进行海葬的市民很多,目前已经有六十多位逝者家属报名了,而本批次的海葬仪式则将在4月份择期举行。接下来还可能会提供海葬服务,但具体报名时间和日期待定。如果不能赶上本批次,也可以先到线下报名,等到下一批海葬仪式开启时,工作人员会提前致电通知逝者家属。
社交平台上在讨论“海葬”这一形式时,往往会考虑是否环保、是否会污染海洋。对此,工作人员表示,海葬是去特定的海域进行下葬,会使用可降解材料的骨灰盒,下葬时把骨灰盒放到海里。下葬时使用的物品都是符合政府标准的环保材料。
工作人员还表示,海葬是公益性质的服务,逝者家属自愿报名,殡仪馆提供免费服务。同时,殡仪馆内部也想要研发花葬、树葬等其他新型殡葬形式,但也还在讨论阶段,目前只有海葬形式的流程较为成熟,并持续运营中。
版权声明:国际旅游岛商报全媒体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版权作品,欢迎转发,但非经本报书面授权同意,严禁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或改编、引用等,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22 北方质量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50 联系邮箱: 55 16 53 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