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作者:李海峰 徐小明
5月7日,甘肃送变电公司首次在±800千伏祁韶线(甘肃段)特高压输电线路检修中首次采用无人机进行检修材料载重运输。
据了解,特高压线路检修是在一个偏远的山区进行的,所处的环境十分恶劣,地形复杂、交通不便,检修难度极大,传统的人工运输方式效率低下,而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该公司决定使用无人机进行载重运输。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该公司通过多次现场试验,对无人机载重运输进行实际验证和改造目前采用的无人机最大载重量为40公斤。在这次±800千伏祁韶线检修中,该公司成立了5个无人机运输作业班,该班组主要承担将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的塔位所需的工具和材料送到线路检修现场;作业结束后再将拆下来的设备和材料运回交通便利的地点方便车辆运输。
在特高压输电线路检修中采用无人机载重运输技术,无人机可以在高空中飞行,避免了地面障碍物的影响,同时还可以搭载各种检修工具和设备,具有高效、精准、安全等优势。
据该公司±800千伏祁韶线检修天水段工作负责人闫森介绍,无人机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线路检修的效率和安全性。由于无人机的遥控操作和高清摄像头的监控,工作人员可以远离危险区域,大大降低了工作风险。同时,这一技术的应用也将推动公司的数字化、智能化、机械化发展。
“采用无人机进行材料运输,不仅可以提高效率和安全性,还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成本。”±800千伏祁韶线检修天水段无人机运输班负责人李秀刚说。在2133号塔位,所需材料运输点到作业塔位的直线距离为400米左右,通常采用人工进行运输需要通过山间小路行进40分钟才能到达。根据检修作业小组人员数量情况,很多情况下还需进行第二次搬运,对于作业人员的体能消耗很大。采用了无人机运输单趟运输仅需2分钟即可完成,而且全部运输仅需4人。其余作业人员根据分工可同时进行作业,极大地提高了作业效率。
此次检修中的无人机重载运输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检修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也为甘肃电网检修的现代化转型提供借鉴和借助。下一步,该公司将持续根据现场需求,不断加强创新,继续深化无人机运输、“小飞人”等新工法、新技术应用与推广,推动电网建设、运维检修向数字化、智能化、机械化发展。
责任编辑:磊子
Copyright 2015-2022 北方质量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50 联系邮箱: 55 16 53 8@qq.com